全部 名人專區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
精選文章
以生活爬梳 一窺臺北城南的歷史脈絡
#人文素養
# 歷史脈絡
# 西門町
# 臺北文化總會
# 城南
更新時間   2025-08-07
瀏覽量   384
作者    田倗聿
責任編輯    盧佳妤
以生活爬梳 一窺臺北城南的歷史脈絡
你知道過去的臺北其實是一座城嗎?臺北城建於清治末期,但真正存在的時間卻不超過三十年。進入日治時期,其城牆與西門便被拆除,只留下後續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的「東門」、「南門」、「小南門」以及「北門」。

臺北城南是甚麼?
坐落於臺北車站附近的古建築──承恩門,就是以前的北門;人人熟知的西門町,也是因為在日治時期,位於臺北城的西門以外而命名的。至於今天要介紹的「城南」,就是從愛國西路連到愛國東路以南的區塊。
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原先為日本人居住的城南區域,逐漸變為公教人員的眷區,並開始在該區域施行典範教育,培育人才,陸續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等機構,是名符其實的文教區。
2018年臺北文化總會搭配端午假期,結合兒童藝術,開始舉辦「城南有意思」。該活動以城南當作中心,藉由多樣的系列活動,包括「城南散散步」、「台北植物園導覽」等項目,整合官方以及民間的力量,讓整個區域能夠瞭解共同的文化載體,爬梳城南的歷史脈絡。

人文素養從生活培育  
「人文素養」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其核心是對人類生存意義以及價值的關懷,簡化來說便是為人處世的「價值觀」。這類人生哲學的課題在近年是相當熱門的議題,藉由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夠訓練學生的思辨以及邏輯能力,可以說是做為在未來能夠因應一切的基本能力。
那麼為何需要學習歷史?無論你是何種民族,身處哪個年代,身而為人,認知自己的過去都是非常重要,並且不可逃避的課題。人必須去了解自己、家族的過往,才能知道自己立足於世界的何處,進而真正地去理解與找尋屬於自己的文化認同及歸屬。
臺北文化總會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契機,讓身長在這塊土地的人,有機會去接近歷史、瞭解這片土地的過去。其中「城南散散步」這項活動其實分成兩種路線,提供給想瞭解不同地域歷史的人做選擇,藉由日常生活的場景作為啟發,讓參與的人去發掘發生在周遭,卻常被忽略的歷史。同時在中文之外還提供英、日語的導覽場次,讓喜愛台灣的外國人,也有能一窺台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