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寫小論文就上手
#社會科小論文

責任編輯
自108課綱推動學習歷程檔案以來,「小論文」已經成為高中生耳熟能詳的名詞之一。小論文在學習歷程檔案中應用廣泛,除了可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課程學習成果」中的「探究與實作成果」,完成的小論文作品還可以參加中學生網所舉辦的全國高中小論文寫作比賽,列入「多元表現」中的「競賽表現」。即便最後沒有獲獎,也可以將小論文改寫、併入「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或是「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中,更可以在面試時將撰寫小論文的經驗作為與教授分享的素材之一。
撰寫小論文能培養「蒐集資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在高中階段先行接觸學術寫作的好機會,對於未來大學的研究大有助益。本文將以社會科小論文為例,逐步拆解小論文的寫作:
小論文的基本元素
根據中學生網站〈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寫作比賽格式說明暨評審要點〉(112),一篇小論文的基本架構包含「前言」、「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研究分析與結果」、「研究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
- 前言:描述小論文的研究背景、動機,並具體說明研究目的及問題。
- 文獻探討:爬梳過往文獻對該問題所進行的研究與觀點,並指出觀點不同之處。
- 研究方法:提出小論文的研究架構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 研究分析與結果:呈現研究所得的資料,並分析所得資料是否呼應研究目的。
- 研究結論與建議:說明研究結果,交代發現的問題、假設與研究方法,並在資料爬梳下得出的結論。
- 參考文獻:列出小論文中所參考引用的文獻。
若要投稿中學生網站的小論文競賽,小論文的篇幅以4至10頁A4 紙張為限,此篇幅包含附錄、不含封面。
前言:一篇小論文的開始
前言是小論文的緒論,引導讀者理解整篇小論文的研究目標。一篇小論文的前言應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動機以及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說明研究主題的的來龍去脈,總結過去研究曾就此主題所提出的研究觀點。研究動機則提出過往觀點的不足之處,以及小論文作者提出的新解釋。最後,前言應說明研究目的,告訴讀者文中將從什麼面向來回答所發現的問題。
文獻探討:回顧過往研究
文獻探討是回顧主題相關的過往文獻,整理前人曾針對研究主題做過哪些研究,提出過什麼樣的觀點。藉由指出過往研究所缺漏的面向,或結論中不夠完備之處,作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形成這篇小論文的研究假設。須注意,在引述文獻內容時,需依照規範明確標記文獻原作者。
常見的學術文獻資料來源包括:1. Google 學術搜尋、2. 碩博士論文網站、3. 華藝線上圖書館、4. 各大學校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網站、5. 中學生網站。
研究方法:說明研究主體的進行方式
研究方法具體描述小論文所選擇的調查方式,並提出小論文的研究架構。研究架構指出小論文中有的分析變項,並列出研究中自變項(原因)、中介變項(間接原因)、依變項(結果)之間的關係圖,並說明各項概念的定義。研究方法應羅列研究步驟,告訴讀者確實的調查數據,例如撰文者研究的案例數有多少、研究的時間起訖、資料的蒐集來源、使用何種所蒐集的資料……等等。
在撰寫社會科小論文時,常見的研究方法包含1.個案研究法、2.調查研究法、3. 相關研究法、4. 內容分析法、5.歷史研究法、6.文獻分析法、7.訪談研究法、8.參與觀察法、9.實驗法等。
研究分析與結果:印證研究結果與假說
研究分析與結果列出研究所得的資料,並說明所得資料所代表的意義。在小論文中應能說明研究結果如何串起研究架構中變項之間的關聯,是否對應最初提出的假設。在小論文中,可使用圖表與表格來呈現研究數據,解釋研究結果所代表的意涵。
研究結論與建議:整體作結與內省
結論除了再次說明研究結果之外,應統整自己發現的問題、假設、研究方法,綜合前述資料得出什麼樣的結論,而小論文是否有解決最初提出的研究問題。研究建議則可以把重點著重在本篇小論文的研究限制上,或是研究的不足之處,建議要做類似題目的研究者可以從哪個方向做改進。
參考文獻:向前人的貢獻致敬
在小論文中有提及、參考引用之資料,須採用(姓名,年代)或姓名(年代)的引註格式。而所有在撰寫小論文中參考引用的文獻均須列入參考文獻,並依照規定格式羅列。
學術寫作中的一大重點在於格式統一,以利讀者索引與閱讀。魔鬼藏在細節裡,若是寫出一篇十全十美的小論文,最後卻在寫作格式出錯,肯定非常可惜。目前多數學術文章的格式參考APA第七版,若想投稿中學生網站的小論文競賽,請務必參考中學生網上的規範檢查。
延伸閱讀:《高中生小論文一點通:社會領域》
這裡買>>
大碩Mo+:https://reurl.cc/VYa2pZ
TKBGo:https://reurl.cc/vQnE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