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名人專區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
精選文章
當AI變成面試官,歧視問題會更嚴重?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人權
# 侵犯
更新時間   2025-05-20
瀏覽量   620
作者    李明青
責任編輯    王若彤
  110學年,教育部核定全國31所大學成立56個日間部新系所或班別,在少子女化的背景之下,是何種契機促使大學增設系所?新增設的系所中「人工智慧」相關佔比重,以見得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未來趨勢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而,AI和大多數科技一樣,是一把雙面刃。我們都知道科技始於人性,但科技的濫用或誤用卻可能致使非人性的行為產生。以面試為例,運用AI分析履歷,可以使我們快速篩選人才,但若是對神態、舉止、外表進行單純的機器分析,則可能存在演算法工具中的偏見

  假設運用AI軟體篩選應徵者,「歧視」會是一個嚴重的人權問題。比方說,如果過去女性不是管理團隊的一員,根據資料庫學習的特徵,「玻璃天花板」便成了未來主流趨勢。看到這裡,我們也能嘗試思考,若由人類進行面試,篩選應徵者時是否也會流於「機器化」的迷思,例如:女性在過去工作表現不如男性,因此女性較不適任。

  AI侵犯人權,顯然已成為廣為討論的議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Michelle Bachelet提出,特徵分析、自動化決策技術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可能大規模侵犯人權。例如,協助房東評估房客的系統中,人類的種族主義、性別歧視、身心障礙歧視在AI技術運用上展露無遺,這項由人類建構的技術,蒐集的資料包含許多對於人權的侵害。機器對於人權的侵害,是否也源自於人類群體對於弱勢者的歧視、汙名化呢?這也是學生可以思考的。

  那麼,AI所造成的謬誤必須由人類或機器承擔呢?

  就積極層面來看,AI的浪潮勢不可擋,在未來我們勢必要為其制定新的法規、制度,而現階段也應促進大眾對此技術的全面理解,主動面對其可能帶來的弊端。

資料來源:人間福報、商業週刊、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


✦新書推薦✦
一本為高中生量身打造的 #課程報告  #學習歷程檔案 實用工具書
▶《社會探究與實作:4步驟探究生活素養》 現正熱銷中

✓熱銷3,000本!《學習歷程檔案一點通》最新系列力作
✓大學教授、高中教師、社會書作家─各界好評一致推薦!
✓首本結合 社會探究與實作⨉學習歷程檔案 的實用工具書
✓臺大社會學博士教你用4步驟製作出優質「課程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