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名人專區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
精選文章
魚丸醫師《陪孩子一同學習,是教練、是夥伴、也是後援》
#名人專區
更新時間   2025-05-20
瀏覽量   114
作者    余琬儒
責任編輯    賴美惠

這不是一篇教你怎麼訓練出學霸、怎麼考上第一志願的速成處方,是想寫一路以來的學習歷程心得,是想寫給未來面對青春期孩子的自己,是我想傳達一個核心概念「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因為想獲得幸福的能力,懂思辯、懂照顧自己、懂成為正直、良善、勇敢的大人也能推己及人」。

 l   魚丸醫師真心話:「學習動機」才是關鍵

               我們為什麼要念書?為什麼要背歷史?為什麼要算數學?丟給Chat GPT不是就好了嗎?我想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一定會面臨到這個問題其實小時候沒AI我也想過啊!有計算機那麼方便為什麼我要學加法可是停電或是計算機沒在身邊難道我就不用買東西了嗎?科技始於人性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舒適但如果少掉了自己的思考學習那我們不也就喪失掉自我,甚至當如果連輸入指令也不會的時候又更如何善用AI呢?時代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我們仍然需要有動機才會自主學習,學習是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有能力過得舒服。

            學歷史人文是讓我們不忘過去,懂思辯不重蹈覆轍;學數學是讓我們懂邏輯腦力激盪;學自然地理是讓我們瞭解我們生存的大自然,進而更懂得珍惜現有、愛護環境;學語言文學是讓我們能溝通、能增廣見聞、能更了解千千世界。很喜歡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裡提到的一個觀念:「不用害怕AI,只要把AI擅長的事物交給AI,人類擅長的事物交給人類就好了。重點是在於要思考人類擁有的優勢是什麼?是創意、溝通和知覺的同理心。」會不會被AI取代端看你怎麼應用和有沒有自我思辯的能力,AI可以幫我們省去很多繁雜的查找資料能力,我們可以訓練AI變聰明,但AI沒辦法把我們變聰明,如果自己沒有思考的話,身為數位時代住民,我們需要學習善用AI而不被AI取代。

l   魚丸醫師悄悄話:有一個「非3C的舒壓管道」好重要

升上國高中後在體制內必然還是會面對課業考試會考一定會有壓力出了社會要面對晉升職場壓力偶而追劇打遊戲滑手機看八卦在所難免,但一定要有至少一個非3C的舒壓管道,舉凡是打球、散步、彈琴、烹飪、繪畫等都好,除了因為短影音多巴胺刺激其實不完全是舒壓反而是身體的負擔,包括視力、專注力、體力,更重要的是如果過於沉迷在非現實的網路環境很容易和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脫節,又陷入一個跳脫不出的負面迴圈,而這就是3C成癮。

真的不要跟孩子說興趣又不能當飯吃,而逼迫一直在枯燥的學科中土法煉鋼,然後又以手機3C當成獎勵,成癮後又怪小孩不懂自制力,強行整個抽掉後又造成親子決裂;管教尺度的收放拿捏(給建議但同時也要學習放手讓孩子闖、自己承擔責任)、時間的控管(不可能不使用3C,但我們要很清楚的了解內容、安全性還有時間安排)、不插電活動(運動、音樂、美術)的與人相處、增強體力、抒發壓力,在升學路上真的很重要,也是親子一同要學習的課題。 

l   魚丸醫師小叮嚀:「專注當下、養成健康作息系統」就能有效管理時間

每個人都是公平24小時到底要怎麼有效率規劃時間應用是一個大哉問也是一輩子的課題而且沒有絕對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從這本原子習慣得到很多啟發,「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書裡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見」,所以玩的時候好好玩念書的時候好好念把容易分心的東西放在困難拿取的地方讓自己有一個相對能專注的空間

書中很有邏輯和系統的分享如何建立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好的系統,別管目標,專注建立系統就好」,不是設定要考幾分的目標,沒達到就責罰,而是嘗試規劃一個符合自己作息的習慣,好好吃飯充足睡眠是基本,扣除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先安排完成作業的任務,中間要有喘口氣活動筋骨的時間;接近考試前一兩週安排複習進度按部就班,不臨時抱佛腳;周末適度的保有彈性,繩子拉過緊會容易崩斷。

我很認同作者寫「Progress(進步)的必要條件是對process(過程)的投入」,而且當「反覆做著一模一樣的事,卻無止境的感受到趣味,就是成就卓越的不二法門」,但我覺得前題是必須有點成就感和不那麼討人厭只是這在比較枯燥的學科考試下真的有點難度但這就是人生修練啊!家長的肯定和信任其實也是支撐孩子很重要的關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貶低,不管對象是孩子、別人、還是自己,因為在社會上每一個工作都是有價值的,成績不代表一切,內在的身分認同和核心價值,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當一個會思考、會獨立照顧自己且有同理心能照顧別人的人比只會考試重要多了。

l   魚丸醫師小建議「閱讀」治專注力不足,打破3C成癮

現在因為數位時代的資訊爆炸很容易不小心沉迷於網路短影音的快速多巴胺刺激,付出了專注力、智力、情緒穩定、與人溝通能力的代價。在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裡提到成癮通常是重複性習慣的結果,或是在面對焦慮、憂鬱、過動等心理問題時,當成自我療癒或逃避的一種手段」,而且科學研究上,根據幼兒在螢幕前待的時間越長,其大腦的「髓鞘化」或「白質完整性」越低;進一步測驗顯示,這些兒童的識字和語言技能也較為低落《科學研究出處-JAMA Pediatrics》。

  所以呼應前段我提到的「培養一個非3C的舒壓管道真的很重要」,多跟小孩聊天,不要只問成績,可以談論生活,針砭時事,規劃旅遊,甚至追星聊天都好,在現實世界中多與人相處,從生活中獲得成就感,自然就會減少在螢幕前的時間;進而引導閱讀有興趣的課外讀物,再慢慢增加詞彙量,就能打破3C成癮、閱讀困難、現實生活無成就感的惡性循環。

而不管是在升學體制內或是實驗教育自學體制外人生都是長跑耐力賽不是短跑競速培養腦力和維持體力一直都是人生的功課腦力不是指考試成績而是專注力、批判思考能力,體力健康更是一切的基石,在升學體制下,雖然有時候抽空出來運動訓練體力會有點左支右絀,但依目前的課綱和教育理念下,真的很努力希望孩子們不要過於僵化的學習和以體力睡眠為代價,教育者也需要家長的合作,我們不能一方面希望老師能引領學生思考、考題重閱讀和靈活,另一方面又要求老師、孩子,為了成績數字,考試刷題猜考題,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親師生合作才能三贏。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提到一個有別於IQEQ她認為是未來更重要的能力的CQ(意識商數)我覺得是在孩子整個求學階段直到出社會需要培養的大方向CQ意識商數,包括創意 Creativity)、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貢獻(contribution

 

  最後引用這本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的內文金句作結,「從今以後,你大概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與挫折,但別擔心,沒有人的人生能從頭到尾過得一帆風順,但是也沒有失敗過一次就再也爬不起來的人生。當你需要協助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幫助你、喊破喉嚨為你加油」。面對體制內走出自己的路,我們需要陪孩子一同學習、成長,不是只有單一補習或是刷題來解決,孩子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家長不能代打,但我們是孩子的健康照顧和心理支持上重要的教練、夥伴和後援。

 

#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網站: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https://www.facebook.com/dr.fishball.mommytalk


 作者簡介:魚丸醫師

《專長領域》

.母乳哺育推廣

.一般兒科、兒童發展評估

.兒童腸胃疾病、嬰幼兒營養

.兒童氣喘過敏

 

《經歷》

.兒童腸胃科專科醫師

.氣喘專科醫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前桃園聖保祿醫院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媽媽寶寶」駐站醫師暨雜誌專欄作家

.「Mamibuy 媽咪拜」駐站醫師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台灣親子按摩講師

.揹巾輔導員

 

《學歷》

.長庚醫學大學學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專科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腸胃科總醫師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