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職業試探
精選文章
暴雷電影情節的人都在想什麼? 原來跟「這兩點同理心機制」有關係
#蜘蛛人無家日
# 暴雷
# SpiderMan
# NoWayHome
# 漫威電影
# MARVEL
更新時間   2025-04-23
瀏覽量   3,424
作者    廖亭雅
責任編輯    方語真
  年底將近,許多電影公司衝著聖誕節與跨年推出強檔新片,目前最熱門且仍在持續發燒的莫過於是《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此部電影為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推出的第三代蜘蛛人系列中的第三集,從預告釋出後即引發熱烈討論,廣大的影迷們更是在台灣上映當天(12月15日)用實際行動支持,開片票房直飆3916萬(首週票房已破億),坐上台灣今年度的開片票房冠軍,同時刷新Sony在台最高開片紀錄。


  除了想要搶一睹為快以外,更多人是抱持著不想被暴雷的心態前往電影院,避免影響自身觀看電影的感受。究竟「暴雷*」對於觀眾來說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有人覺得「暴雷的人缺乏同理心」,卻也有人認為「好電影被暴雷無須小題大作」,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隱藏在討論劇情中的品德素養吧!


*暴雷:又指劇透。意指在尚未觀看作品時,被他人透露重要劇情。例如打開推理小說時,翻開第一頁卻看見有一個名字被圈起來,並標示兇手為此人,整個故事的重點就被揭露了,該行為就可稱為暴雷。


暴雷,我覺得可以
1.好看就是好看,暴雷無傷大雅?
  「一部真正的好電影就是經得起考驗,儘管被我暴雷,也不會影響你對他的評價,也不會因此變成一部爛電影。」

2.公開場合談論電影,是我的自由
  「我看完電影跟朋友一塊討論又不犯法,無須避開人群,防範『可能』還沒看電影的潛在粉絲。」

3.會被暴雷就不看的人,肯定不是忠實粉絲
  「如果真的很喜歡一部電影又不想被暴雷,就應該跟我一樣買當天的場次,否則晚幾天或一週後才看,被暴雷只是剛好而已吧?」


暴雷,我覺得不行
1.提前知道劇情,新鮮感不就沒了?
  「如果提前知道兇手是誰,我還能感受到電影的懸疑感嗎?已經知道哪個時間點會發生爆炸,電影還有張力感嗎?」

2.不劇透對粉絲來說是種道德準則
  「除非有人表示自己想要提前知道劇情,再判斷是否要進電影院觀看,否則任何人都不該在『潛在觀眾』面前談論重要劇情。」

3.不是不想提前看,實在是時間難配合
  「我已經盡力提前欣賞喜愛的電影,但偶爾還是會被社群軟體所劇透,甚至現在連開場前上廁所都有點怕怕的。」


  以上六種說法,是不是對部分內容感到深有戚戚焉呢?其實仔細看,會發現每句話都包含著發言者濃濃的個人立場,即便加上「我覺得」或「我認為」也不會影響閱讀,這就像是道德難題般無法讓人明確說出哪個面向就是對的,但難道就沒有方式解套嗎?只要達成以下兩個要點,就能輕易跳脫這個死胡同。


1.自身想法不輕易代入他人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雖然聽來任性,卻是很多人在面對事件時,會抱持的想法,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必須要先有「這是屬於我自己的個人判斷,而非他人所認為」的自覺,也就是說,清楚理解自己在跟人互相交流論點時,是出自於自己的喜好與看法,若別人不願意接受,代表兩個人彼此想法不同,而不是誰的想法是對或錯的。


2.善用人人都能有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應該要有。」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犯法不是因為我們對於法條非常熟稔,而是我們心裡都有一個道德準則,同理心也是如此。對於自己能夠想像或曾設身處地的情境,往往就能推判對方會感受到的心情與想法,進而做出相應行為,達到體貼他人目的以外,更是為了不讓自己在未來可能落入相同尷尬處境。


不過同理心的培養,多半都只能等到事情發生才能確切明白身在其中的感受,若想要以最快的方式增加同理心,可以透過欣賞電影、戲劇、書籍等作品,將自己代入角色的背景故事與心情,利用不同人物的思考模式,讓自己在未來面對新的人事物時,更能體貼他人並完善思考背後的邏輯脈絡。



圖說:《蜘蛛人:無家日》延續上集劇情,因神秘法師(左)爆發的問題,蜘蛛人(右)會如何應對?
(圖片拍攝/廖亭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