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下的希望──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土耳其
# 敘利亞
# 台灣中心
# 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 地震
![](/upload/images/article/202302201352515708191.jpeg)
責任編輯 廖亭雅
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和敘利亞交界的邊境發生規模7.8的強烈地震,兩國災情慘重,也造成許多民眾傷亡。而在斷垣殘壁之間,有一排金屬拱頂的建築成為臨時避難所,湧入大批災民,而此建築群便是由台灣民間集資、台灣人建造的「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以下簡稱台灣中心)。
婦女巧手織出希望 教育翻轉兒童視野
台灣中心由當時土耳其安卡拉畢爾肯大學的建築系教授裘振宇進行規劃與設計,在外交部與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台灣中心於2022年正式啟用,並與非政府組織、地方團體等單位合作,為敘利亞難民提供人道救援,讓他們能透過自己的力量,使生活回到常軌。台灣中心為難民婦女創造工作機會,培訓她們手作織品,再外銷到世界各地賺取收入,進而讓孩童接受教育,也提供多種教育課程,包含英文課、土耳其文課、阿拉伯文課、音樂、藝術教育,希望讓孩子在台灣中心看見烽火以外的未來。
拱頂下的一線生機 台灣中心成震後避難所
沒想到一場強震打亂了既定計畫,原本的難民庇護所搖身一變,成為收容災民的場所。台灣中心的粉絲專頁在2月7日發文表示,當地建築大多缺乏資金建造地基,而中心以軍用混凝土牆作為主結構,才得以在強震中屹立不搖,在災後為民眾遮風擋雨,維持基本生活需求。而這次震災也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中心的存在,亦透過捐款、寄送物資等實際行動支持。
「放不下」的一切 盼台灣中心災後重生
「從來也沒想過,自己會扎根在一處烽火連天的城市,看著無助等死的人們孤單地在鐵皮屋中,痛苦的呻吟聲漸弱,最終消失,每天生活在這樣的恐懼下,如何能期待未來。所以從計畫開始的那一刻,就再也放不下了。」在台灣中心的官網上,執行長裘振宇留下了這麼一段文字,「放不下」三字說得輕巧,過程中的艱辛與曲折卻沉重得超乎想像。歷經戰火肆虐、強震摧殘,台灣中心依舊挺立於土敘邊境,儘管災後重建是條漫漫長路,但相信在眾人的努力與幫助下,這條路終能抵達終點,看見嶄新的和平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