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下 學測大改版 指考將不復見?
#108課綱
# 111學年
# 學測
# 指考
# 分科測驗

責任編輯 盧佳妤
108課綱下 學測大改版 指考將不復見?
108課綱正式上路,除了命題會採取素養導向,成績的計算也大有變化!
學測成績到底怎麼計算?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布,111學年開始,學科能力測驗參照的項目分成X、Y、P三大項。X為我們熟知的學測,當中,數學考科分成「數學A」與「數學B」,A類是在大學時期較能夠銜接數、理、化等科的「高數學需求」,而B類則是銜接文、法等科系的「低數學需求」;Y是分科測驗,也就是目前仍然在運行的的指定科目考試;P則細分為P1(學習歷程檔案)以及P2(第二階段筆試與面試)。
對此,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表示,各校系於申請入學所採計的學測成績篩選,包含X、英文聽力以及P。X最多只能採計四科,P則必需占一半的比重,而當中,P1的比例又必須高於P2。
(註:想了解學習歷程檔案是什麼,請參照此文【升學須知 學習歷程扮演的角色?】
指考即將走入歷史!
依照大考中心公告,分科測驗的分發,其成績篩選要包含Y類至少一科與X類最多四科,並且不將P類計算在內。
在111學年度,原本熟悉的指考將改為「分科測驗」,分數的計算也改變很大。原先滿分為100分,調整成每科45級分,而且在分科測驗中,考試科目僅有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等,科目從十科減少為七科。此外,「國英數」三科將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除了數甲是高度數學專業需求的校系),也就是說「國英數」三科的成績會延用學測的成績。
申請入學成為主力 把握機會一次上榜
綜合上述幾點,考科的刪減看似減輕考生備考壓力,但精算後,只是將大多升學的錄取名額移轉到學測。簡單來說,國英數三科不再重新測驗,造成的結果是,若學測沒有把握好,在分科能力測驗翻身的機會將大幅度降低。另外,依照過往的申請入學招生時間通常於4月,最遲5月便會出爐,考生若不滿意其結果還有幾個月的衝刺期,但在111學年的情況下,會於5月初到6月初才開始作業,而7月就是分科測驗,考生根本沒有時間及心力在如此短時間內就進入備考狀態。所以考生必須更加把握機會,在學測的時候就考上心儀的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