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大考在即,你會考嗎?
#會考
# 國文
# 英文
# 數學
# 社會
# 自然

責任編輯 廖亭雅
首先是日程,你不會想要記錯考試日期的,5月15日(六)考科是社會、數學、國文、作文;5/16(日)考科是自然、英語(閱讀)、英語(聽力)。建議寫模擬試題時可以照著社數國自英的順序進行,先讓大腦習慣。
社會;注意圖表與跨考科題型
根據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的統計,純粹基本知識記憶的題數逐年遞減,取而代之為素養導向題型,包含豐富的圖表、漫畫、對話、照片等呈現形式,題目情境也貼向時事、生活化。考生可以盤點最近的世界大事來推測考試內容,例如疫情可以連結到歐洲黑死病、英國脫歐與民族主義發展;蘇伊士運河則可能有西亞與非洲的地形考題;中美貿易戰則跟市場經濟制度高度相關。若是有容易搞混或記錯的基礎知識,例如年份、地理特徵、政治制度等等,不妨拿到考卷立刻寫下來。
情境題的文本敘述通常都不短,考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建議可以先看題幹最後一行來確認題目詢問什麼,再回頭尋找線索,比起將文本從頭讀到尾更有效率。距離大考只剩幾周時間,社會科勤練考題是最有效的方式,考生可以多寫題目,若有特定部分的答錯率較高,再回去複習相關單元。
數學:把握有勝算的單元
考前數周的時間,若考生有奮戰許久依然一知半解的章節,建議把握這該章節的基本概念即可,將時間分配給更有勝算的單元,穩紮穩打把握「送分題」。數學因為有幾何圖形的題目,輔助工具如圓規、直尺、三角板等,務必於考前一晚確實放入筆袋。
拿到考卷後先瀏覽最後的非選題,記下感覺會用到的公式,並分配好解題時間,避免寫到最後發現時間不足的窘境。寫選擇題時,若有解不出的題目,也可以試著刪除選項,增加猜對的機率。如果是圖形題,善用工具輔助測量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只要不作弊,用任何方式去測出正確解答,都是數學素養的展現。近幾年非選均偏向素養考題,情境十分生活化,即使不會寫也要試著解題,勿留空。
國文:閱讀理解不怕慌
國文題型素養導向化之後,十分重視閱讀理解,圖表出現的頻率甚至會讓人以為是社會科。考題文本形式多變,但考生只需記住一個重點──「擷取訊息」,國文科大多解答都藏在題目裡,細分且耐心地爬梳題幹,答案自然會浮現。寫題時也務必圈起題目中暗藏的「是非」,釐清題目問「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至於學生們最怕的文言文,可以先試著判斷文章有沒有「主角」,有主角的文章通常是說故事,題目也多半會詢問主角在做什麼?想要什麼?若沒有主角,則該篇文言文則是說理的形式,題目會詢問該篇文章的主要意旨。看到文言文先別驚慌,仔細閱讀後,答案一樣藏在題幹中。
作文也是許多學生心頭的大魔王,換個角度想,作文不過是把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用文字寫下來,最容易的開頭方式恰恰正是如此,除了用自我觀點開頭,採用普遍觀點或反向觀點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
自然:跨考科、掌握時事與實作
自然科趨勢與社會相近,充滿著圖表與跨科題型。基礎知識題型比重雖降低,但仍須記熟,推論判斷帶你找到迷宮的出口,但知識概念仍是你開門的鑰匙。因應素養課綱,實驗活動的比重增加,入題機率也變大,考生可以多加複習常見的實驗流程與相關計算方式。圖表更要看清楚,尤其大考中心近幾年喜歡在橫軸縱軸上挖陷阱,務必看清楚圖表上的文字與單位。
題型也如同社會考科,時事入題機率大,考生可以從疫情、萊豬議題去複習可能出現的題目與概念。
英文:閱讀掌握出題者立場
英文同樣作為語文科,長篇閱讀已經成為近年大考趨勢,艱澀的單字與文法題下降,考生只要能耐住性子將文本與題目看完,自然能迎刃而解。跟國文不同的是,英文畢竟不是大多考生的母語,先看題目再看文本的方式,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英文閱讀建議仔細閱讀每個段落,將該段落意旨註記在旁,看完題目後再用註記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以免落入文本轉折的陷阱。更高階的閱讀題目往往考驗學生們的推論能力,這類答案並不會明確地出現在文本或題幹,需要考生們透過蛛絲馬跡進行推理,需特別注意。
最後提醒各位考生,複習固然重要,但照護好身體,調整作息才能讓你在考試當天無往不利,最後衝刺之餘,別忘記適合的放鬆,釋放壓力,用最好的狀態面對國中大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