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中和高中過去是所傳統型的升學高中,因此學校的國語文領域教師在教學專業以及教學功力都非常深厚。該校創校以來,校內的教師在鑽研教材的研發不遺餘力,包括學科輔助教材、學習任務學習單的設計等,可說中和高中對於臺灣高中教育界的課程教材貢獻了相當的心力。隨著 108 新課綱上路後,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變」的就是教師的教學習慣、教學策略、教學評量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而「不變」的就是中和高中依然是新北市一所典範學校。
善用「教育科技」、「教師社群」發展國語文領域素養導向典範學校
在強調素養導向年代,國語文領域課程與教學發生寧靜的變化。首先,孩子的學習型態從以往只是依照板書書寫很多的筆記,例如古文的翻譯、註釋、國學常識、形音義等等,漸漸轉變為課堂運用3C 科技載具、教學媒體來提升孩子們對國語文的學習興趣,這將是未來學校場景的寫照。
柯校長指出目前孩子都是屬於「滑世代」,習慣在 3C 產品進行閱讀,或是直接在科技載具進行互動與表達,教師利用此特點開展許多科技融入國語文領域的創新教學,來提升孩子對國語文學習動機。但是,科技融入教學有如雙面刃,其在國語文教學挑戰就是孩子習慣科技帶來的即時、簡便等特性,導致學生對於「長篇文本」的閱讀感到不適。而新課綱中強調一點,「閱讀」必須融入各科的教學,那怕數學領域、自然領域等的教學,在未來的教學現場、教學教材、評量題型的呈現都擺脫不了「閱讀」的因素。基於此,未來對國文領域教師來說肩負更大責任:如何有效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強化正確的閱讀習慣已刻不容緩。
鑒於過去師資培育屬於專科專長的訓練,若是要求數學領域或自然領域教師融入「閱讀」,現階段來說不容否認存在一定的困難度。因此,多數學校會將「閱讀」此一重要的任務落在國文領域課程的教學。但是,學校的孩子來自不同學習背景,每位孩子國文底蘊不盡相同,且因現在學生學習習慣與傳統大相逕庭,所以柯校長提出幾點閱讀教學的成功經驗:
一、提供完善的教學環境和設備,給予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便利性。
中和高中提供許多科技資源,促進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使用科技。柯校長表示學校就是一所雲端未來學校,是一所「google school」,學校每位教師與學生都善於運用 google現有的套裝軟體,例如在國語文課程中的國寫作業(即小篇幅的短文寫作),就會運用雲端的寫作平台。而使用線上平台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協助孩子們在分組作業時即時協同、合作;第二,老師在雲端可以隨時審視、批閱並指導孩子的作業。此作法不只提升國語文領域學科素養外,同時也培養總綱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等面向。
二、學校發展「文學走讀」校本課程,活化課程教學方式。
過去傳統國語文領域教學上,教師只在班級教 室上課,直接傳授國語文文意解釋、字句翻譯等等。 而素養並非直接教授就可以完成,而是強調透過教 學活動轉化、活化、深化,讓孩子在學習歷程過程 培養素養。因此,學校國語文領域教師開發出「文 學走讀」的課程,教學現場不再侷限於教室,教學 地點呈現多元化的面貌,例如去故宮、紀州庵文學 館等等地點參訪。每次戶外教學的現場均會結合國 語文領域領綱中的學習重點進行課程規劃,同時根 據學習主題(任務)設計不同的學習單,讓學生撰 寫學習心得報告,裨益呈現實地踏查的回饋成果。 所以,「文學走讀」除了結合課程內容的重點外, 同時可以將課程學習成果列入學習歷程的檔案中, 與未來 111 年考招升學方案適度連結。
三、建立素養導向課程教學的教師專業成長社群。
新課綱下的國語文領域的教材依然是文學經典文本,因此與過去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真正最大變化在於素養導向的命題模式,素養導向命題模式有別於傳統強調知識、記憶層次的命題,而更是高層次認知層次,例如分析、比較、預測、批判等。
因此,教師如何知道學生是否到達素養導向教學的目標,素養導向評量就是答案,素養導向評量可以作為檢測學生是否實際具備素養的指標。但是,素養導向評量是目前臺灣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相對弱化部分。柯校長鼓勵教師多多參加素養導向的教師研習,例如全國學科中心、新北市課程發展中心所辦理的活動外,柯校長表示自己也親自參與課程發展中心辦理的研習,在研習中透過教學實例,讓教師們理解如何將課程、領綱兩者結合來發展創新教案,同時準備核心素養命題的研發。
在素養導向的評量中存在著「真」、「假」的問題。「真的核心素養題」的意義不單單是套用生活情境,而是在學生讀完題目後,在解題時須運用到系統的邏輯思考、歸納分析等等的能力。現階段來說,教師還是仰賴專業的學者專家判斷素養題是否為「真的核心素養題」外,同時透過跨地、跨校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共同在素養命題共備成長方是正確的大道,例如中和高中與全國國語文學科中心共同參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在素養導向命題即為一個典範。
另外,在教師專業成長上即為鼓勵教師開設非 傳統的課程,例如多元選修。柯校長說明的教育理念為多元選修不採用外聘師資,而是希望通過積極培育每個領域的老師開設多元選修的課程,培養在地師資讓學校永續經營多元選修課程外,更重要是利用多元選修與部定必修最大的差別-不用去承擔升學紙筆測驗的成績壓力。但多元選修也需要教師去撰寫課程規劃表,這時候教師就獲得利用總綱三面九向的核心素養進行設計課程內容並實際操作的機會。
學科知識是素養基本元素 邏輯思辨與詮釋整合是素養解題重要能力
柯校長認為未來在素養導向的評量在「課本有的就不會出現」,應該是部分媒體的斷章取義。基於新課綱有部定必修(教育部規定),且教材有國家教育研究院所審議的教科書版本。因此,柯校長對於「課本有的就不會出現」這句話的解讀是:在教科書原有的學習內容,如何將其轉化成核心素養命題的題型。
目前新課綱下家長最關心就是未來大考命題的取向,不論歷屆學測或是指考來說,若是前面的年度已經出現過的試題,之後將不會在大考中看到一模一樣的試題。這並非新課綱出現後的新規則,而是從舊課綱開始就依循這樣的規定。但是新課綱上路之後大考考題的命題中會出現大量核心素養題,核心素養題與傳統試題作答的差別在於:需要經過學生的邏輯思辯與分析的過程才可以作答。
柯校長提出相關因應策略,首先,要多去閱讀、觀察歷屆核心素養題(包括學測、指考等),理解命題的趨勢與方向。其次,精熟閱讀領綱,理解在每個學習階段和學年所要達成清楚教育目標。最後,教師要研發創新的教學活動,課程規劃要與領綱中想帶給孩子的目標能力相結合,包括服膺 111 年考招學習歷程的學習成果,例如產出實作或是書面報告等等。培養孩子真正的素養,讓孩子實際學習到如何運用,將來在面對紙本考試時看到核心素養題自然也就會作答。
「閱讀陪伴」、「多元閱讀」、「反思寫作」是培養國語文領域素養的法門
柯校長提供給新課綱下的家長,如何有效培養和提升自己孩子的國語文領域素養,提出三點建議:
一、閱讀習慣陪伴養成
柯校長認為目前眾多家長,在工商社會過忙碌下,回到家中無暇與孩子互動,並習慣將孩子餵養給 3C 產品。但其實 3C 產品上的閱讀的素材並不完整(當然電子書是例外),大多為片面或是短小的「訊息」,所以陪伴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重點應是慎選閱讀的素材,同時家長可以陪伴閱讀,親子共好。
二、鼓勵孩子課外多元閱讀
柯校長建議家長可適度地鼓勵孩子脫離傳統的教科書,廣泛閱讀課外多元讀物,那怕是小說、漫畫、雜誌都行。家長並不用拘泥在於孩子一定要讀類似商周、天下、遠見或是英文原文等等比較「硬」的雜誌,這些雜誌有時對孩子來說過於艱澀,反而不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不需用閱讀素材去侷限孩子閱讀的意願,反而可以讓孩子依據喜好閱讀軟性的讀物,一些科普文章、小說等等,培養孩子願意花時間閱讀的習慣。
三、要求孩子每天寫一段小短文
柯校長也建議家長可以要求孩子每天寫一段小短文,哪怕是 100 字也好,不要用口述,而要用寫的。若是孩子不喜歡用筆寫字,也可以用手機或是電腦輸入,讓孩子每天有一個機會可以鍛鍊文字寫作的能力,日積月累下來將會有很可觀改變。
同時,柯校長也給予新課綱下的學子們在提升國語文領域素養的建議,包括:
一、鼓勵自己每天寫一段小短文
柯校長鼓勵同學自己每天撰寫小短文,起筆整理自己的心得與想法,訓練自己寫作思考的能力。未來學習歷程檔案中,許多備審資料也需要撰寫心得和想法,因此可以培養自己如何整理思緒並在短文中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白話文自我線上學習
因新課綱在未來高中國文教科書中,古文的比例較低,白話文的比例較高。基於白話文文本通常較屬於長篇文本,且在課程教學進度時程的安排上,白話文的教學時間可能較顯不足。但是實際上白話文選文通常具有較深刻的意涵,所以同學在面對白話文課程時,我們鼓勵同學善用網路資源,可以對於白話文進行延伸閱讀,更多加深加廣的涉略,自我充實文學知識。
三、切記不要死背,透過影像瞭解文學意境
在新課綱下的國語文領域教學不再強調註釋的記憶、字句翻譯等等,而是強調文學的意境與賞析。柯校長這邊鼓勵同學可以多多涉獵文學媒體相關的作品,例如文學相關的電影、紀錄片等等,透過影像的具象化可以加深加廣對文學意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