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職業試探
精選文章
論人人皆須擁有的探究能力,什麼是探究4階段(觀念篇)
#探究與實作
# 探究
# 發現問題
# 觀察
# 觀察力
更新時間   2025-04-23
瀏覽量   3,326
作者    龎詩潔
責任編輯    方語真
探究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探索追究,但究竟「探究」是什麼意思呢?
總有些見微知著的人,看到事情的小苗頭,便能知道它背後的意涵及發展趨勢,著實令人欽佩,但這樣的能力其實人人都能擁有。
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便在發現、觀察,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嬰兒因為大人的拍手喝采便展露笑顏;抬頭仰望天空發現烏雲密佈;今日的公車似乎比平常還要晚來,以上種種,皆是憑藉著發現、觀察而得來的結論,但單單只是發現、觀察並不足以支撐還在摸索這世界的我們。世界之大之廣,總有我們從未遇過、碰過的東西及情況;而許多事情、現象也總有一定關聯性,林林總總交織在一塊,其背後還需好奇心、求知慾、懷疑、質疑等力量進而促成「問題」。

STEP 1
發現問題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觀察力和直覺是十分類似的神奇感知力,都可以透過經驗積累,相較從前挖掘出更多更深的東西。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由小地方培養建立起的好奇心,帶著目的、求知去仔細察看、利用五感去觀察,發現那些隱藏、深層和不存在表面的事物、真理,藉由自身培養成的感知力,迸發出「問題」。

STEP 2
規劃研究
這邊的研究,並不完全是實質上的研究實驗,而是根據自己的問題去做出合理適宜的「找尋答案的計畫」。問題和答案,大多數皆是被緊緊綑綁的詞彙,在你提出問題的同時,可能你心中早已有答案,或是你完全不知道答案。一個有邏輯又有意義的問題,答案也相對重要,而尋求答案的過程,必須要假設、預測結果;為了求證你的推敲、假設是正確的,求證的過程便可稱為研究。

STEP 3
論證建模
當研究結束後,答案是否和你原先推敲及假設的有出入呢?買東西時,會需要貨比三家;求證時也需要層層把關,多些資料,將上述的研究結果分析、比對、推翻、驗證,歸納統整出論證,而將文中所述的4階段整個過程融合後,以圖形、模型、模組去呈現你的「發現、過程、結果」,此種說明模式謂之建模。

STEP 4
表達分享
雖然這步驟排在第四位階,但此一步驟最為重要。為什麼表達分享會很重要呢?表達和分享是貫穿所有階段的一項要旨,每一個步驟都能加入表達分享。單一個人,激不起多大浪花,建於自己和他人彼此不同的角度觀點,在分享的過程中多人一同腦力激盪,便能激發、創造出更多的點子,進而產出更一致的結論及解決方案的完整性。


「探究」就是一種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可以把探究定義成是一種方法,是一項人人必須擁有並不斷精進的方法,如果想要精進探究的能力不妨練習上述四種步驟,相信可以為你帶來不同的思路及建立自己的後設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