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淺談榮格心理學:外向?內向?你真的讀懂MBTI了嗎?
#MBTI
# 榮格八維
# 適性發展
# 心理測驗
更新時間   2024-09-13
瀏覽量   2,599
作者    藍婉容
責任編輯    黃玳庭

108課綱強調適性發展,志願取代分數成為高中生最關注的升學焦點,近年熱門的MBTI便成為許多人諮詢的對象。MBTI全稱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係從榮格認知心理學簡化而成,將人格分為外向E/內向I、實感S/直覺N、思考T/情感F、判斷J/感知P四個維度。然而作為一個大幅簡化的測驗,假使不去了解背後的科學理論,很容易陷入迷思與誤區。最常見的大約是E-I維度的誤解,你是否也曾偷瞄同學的結果後內心吶喊──這個人根本就不外向/內向啊!

一字之差:外向、外傾到底差在哪?

簡易版MBTI測驗常以「你是否擅長團隊合作」、「你喜歡人群還是獨處」等描述概化E-I維度的判斷。然而在榮格的原始理論中,外傾/內傾並非一般認知的社交性格,而是關注對象的不同:外傾功能著重與外在世界、群眾的互動與反饋,而內傾功能則關注個人的內在世界。

MBTI以大眾熟知的內向、外向代替抽象的內傾、外傾,然而一個人的社交性格除了思維傾向外,還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兩個概念並非完全通用。舉例來說,一個受內傾功能主導的人可能對公關業務毫無興趣,然而這不妨礙他成為交友圈裡的中心人物,或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侃侃而談。於是就出現了「I人可以社交,但需要一個人的充電時間」的新說法。而這個解釋卻忽略了在大社群網絡時代,大部分人都處於社交量超載的狀態,沉澱獨處並不是I人的專利。

天啊!原來我一直都誤解了我自己?

現在我們認識到E-I維度真正的指標意義,不過先別急著改你的IG簡介──因為MBTI結果可能是錯的!

MBTI測驗的一大爭議即是缺乏信效度檢驗,題目設計在答題時沒辦法排除主觀要素,再測信度也低。另外,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許多題目在翻譯後也會產生誤差。譬如一些在亞洲社會中出於禮貌、合群的表現,在西方脈絡下可能被視為退縮、抗拒公眾的表現,進而被貼上「內向」的標籤。

一些人將MBTI稱作新型態的星座迷信,也有人搭配九型人格、十二原型等測驗,竭盡所能細化對自己性格的描述,然而心理測驗終究只能輔助我們探究自我,而非給自己貼上標籤。畢竟──真正重要的,還是獨一無二的「你」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