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本?你喜歡哪種風格的動畫?(下)
#動畫
# 動漫
# 卡通
![](/upload/images/article/202307181007067282296.jpeg)
責任編輯 廖亭雅
上集提到了歐美動畫的部分,建議先看完上集再看這篇,連結請點這
日本動畫(Anime)
集美感、特效於一身
Anime(動漫),是專指日本出品的動畫,一般是由漫畫、輕小說或者遊戲等作品改編而成。動漫最大的特色是清楚明確的背景設定、耐人尋味的故事劇情與強烈的視覺特效。人物方面比起卡通,更注重整體美感的塑造,對於身體曲線以及局部特徵刻畫較仔細,臉部表情變化較寫實,如2006年的《飛天小女警Z》。1910年,由法國輸入的《凸坊新畫帳》成功引起日本的關注,並於1917年催生出最早的已知作品《堝凹內名刀之卷》,為一部時長約2分鐘的短動畫。
1960年代,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巧妙運用變焦、廣角、俯視等電影技巧,首度為漫畫帶進了電影運鏡的概念,藉由分鏡頭連接法,成功擺脫過去傳統以四格漫畫和連環畫的繪製方式。時至今日,這項技術依舊為廣大漫畫家所使用。之後的作品如《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等,也影響後世無數漫畫家與動畫家的思維。
獨樹一格的敘事魅力
1995年,《新世紀福音戰士》、《攻殼機動隊》這兩部憑藉著高品質的作畫以及發人省思的故事劇情,成為繼《原子小金剛》後再一次深受日本海外關注的作品,其中《攻殼機動隊》的故事設定深深啟發了後續歐美幾部知名電影。而吉卜力工作室於 2002 年推出的《神隱少女》,則成為第一部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動畫,足足證明了動漫在國際社會上早已佔有一席之地。
導演新房昭之聯手鬼才劇作家虛淵玄,於2011年推出《魔法少女小圓》,一播出即在日本造成極大的轟動。在當時,日本許多家長因為人物形象的關係,誤認此部作品為子供向(做給小朋友看的動畫),於是放給家中孩子看,殊不知作品內容過於黑暗,導致觀影的小孩子在腦內留下不可抹滅的創傷。
即便如此,《魔法少女小圓》依舊憑藉深奧的劇情內容、鮮明卻又血淋淋的反差感、突兀而又詭異的氛圍,並透過魔法少女陽光、溫暖的可愛形象,探討「世界上並不只是存在光明,同時存在著黑暗」、「有捨才有得」等觀點,以及人們如何在這之中妥協且找到平衡點,並貫徹「希望與絕望」的核心主題等,不僅在商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更一舉拿下多項動畫獎項,成為動漫史上獲獎最多、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現今,動漫已不僅僅只是日本動畫代稱,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徵。根據統計,2016年時世界上有高達百分之六十的動畫作品出自日本,不僅如此,由動漫衍生的獨有現象,諸如角色扮演、網路迷因等等,也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中,其魅力可見一斑。
你的喜好是?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傳統媒介如錄影帶、光碟機等舊式儲存技術逐漸沒落。要想看一部動畫不再需要繁雜的處理步驟,手機打開應用程式或網站即可觀賞。也因為網路的發達,國家地區之間的資訊交流越來越便利,導致歐美、日本的風格正慢慢在交互影響著。
如前文提到的《愛x死x機器人》當中就有包含日本風格的動畫,動漫《噬魂師》中的人物設計也結合歐美卡通中稜角分明的美感。由此可知,各家動畫公司早已意識到要懂得欣賞不同的風格,擷取對方優異的部分來改進自身的不足,才能夠使自家出品的動畫品質能更上一層樓。至於身為觀眾的我們,在面對諸多的動畫作品時,只需要抱著期待又放鬆的心情來享受動畫帶給我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