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職業試探
精選文章
閱讀的層次──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
# 108課綱
# 語文科
# 如何閱讀一本書
# 增進理解
更新時間   2025-04-23
瀏覽量   672
作者    王胤頡
責任編輯    田倗聿
108課綱的調整下,不只語文科重視閱讀理解,社會科、自然科也出現長文題型。代表閱讀不再只是一種考試題型,而是作為工具,幫助學生拓展各領域的知識,但我們的閱讀教育並不如其他學科逐步加強,反而大多時候多數時候,老師僅僅教導是教學生「看書」。
「看」與「閱讀」的差異何在?本篇恆素養透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帶大家領略閱讀的藝術與層次。

閱讀是主動的
乍看之下,閱讀應該是一件被動的行為,因為我們是資訊的接收者。實際上,閱讀的接受性並不像獲得遺產或被甩巴掌那樣毫無參與性。寫作與閱讀就像投手與捕手,雙方都必須投入精力參與其中,整個行為才能成立。而閱讀的技藝也如像投捕過程,你需要學會接快速球、曲球、變速球等等不同的訊息接收方式。完全被動的閱讀僅能稱之為看,你也不是捕手,只是一面牆,任憑投手將球砸上去。

獲得資訊亦或求得理解
閱讀有兩種目的,獲得資訊跟增進理解。如果你完全知道眼前這本書所寫的一切,或者這本書有你無法理解的部分,你決定請教他人或跳過。以上兩種情況都不是閱讀。主動的閱讀至少要能夠獲得資訊,最好能增進理解,且這樣的理解要靠「自己」從閱讀的過程中提升。這樣透過書本自我精進的過程才是閱讀的藝術,如何彌補自己與作者的理解落差則是閱讀的技藝。

閱讀的層次
閱讀的層次有四種,並且像金字塔一般堆疊,進階的層次包含著初階的層次,一層層累積。第一層也最初階的閱讀稱為基礎閱讀,也就是學會識字,並且能辨別「這個句子在說什麼?」;第二個層次為檢視閱讀,這樣的層次要求我們在短時間內抓出書本的重點,亦即理解「這本書在談什麼?」,透過檢視閱讀,你能夠辨別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是文學、非文學或是論文;第三層次是分析閱讀,從這個層次開始,閱讀的難度大大增加,讀者要能夠完整地吸收一本書,整個過程就像咀嚼消化,沒有一口漏掉,也不能只是獲得資訊甚至消遣,讀者要在這個過程中追尋理解;最後也最難的閱讀層次稱為主題閱讀,在這個層次不會只讀一本書,所以也稱為比較閱讀,讀者會從許多書中抓出一個主題,並比較、分析這些書的相關之處或不同之處,毫無疑問這是最主動也最累人的閱讀方式。

閱讀是條無止盡的學習路
多數有建立閱讀習慣的人會停留在第三種層次的閱讀,也就是看完一本書。他們不知道還有一種更主動的閱讀方式,且這種閱讀方式能帶給讀者最豐富的收穫。現在你知道了,試著將自己的閱讀目標訂在第四種層次,相信這會大大拓展你的學習視野。如果想增進閱讀技藝,不妨去翻翻《如何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