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度的彈性、適切的時間安排運用讓一切更從容》
之前看到「以馬內利衝刺」作息表讓我瞠目結舌,身為一個從國小就很喜歡寫作息表的人想分享排課表運用時間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一定要懂得「保持彈性」、「適度留白」,畢竟現實就不會有時光萊姆片(神奇柑仔店)也不會有妙麗的時光器項鍊(哈利波特
阿茲卡班的逃犯),不是嗎?「安排作息進度表是要讓一切更從容和能避免時間浪費而不是設定一堆目標,給自己壓力太大又達不到」對吧!
l
時間有效管理
到底要怎麼有效率規劃時間應用,是一個大哉問也是一輩子的課題,我認為保持彈性不要塞滿滿,才能事半功倍。推薦一本國小生很適合的漫畫課外讀物小公主一級棒時間管理,畫風是偏少女風格,不過內容非常實用,節錄一下精華和我自己的實作分享給大家。
·
學怎麼訂定計畫和執行:
不同年齡層的時期計畫和目標也都不一樣,舉例來說可以先分短期(小考)、中期(在校期中考)、長期(會考);又或者游泳也可以先分短期(不怕水會韻律呼吸)、中期(水母飄)、長期(自由式),應對不同的目標,再來計劃時間和規畫如何執行。
·
80/20法則:
我很喜歡這本書裡把事情區分緊急程度,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樣能讓看似許多雜亂小事有系統順序的一一完成,不會所有事攪在一起最後又都沒有全部完成。書本裡建議區分火燒屁股的緊急程度:重要又緊急(例:明天要交的作業)、重要但不緊急(例:衣櫃換季整理抽屜)、不重要但緊急(例:明天就會過期的商品點數兌換)、不重要又不緊急(例:看剛借到的漫畫書),按照重要緊急程度,一次執行一件事,按部就班的完成。
·
規劃課後時間作息表:
其實學生的週間時間可以運用的時間並不多,多是下課後,有的孩子還要補習或安親,回到家可能都九點了,家長下班回家可能也很疲累了,所以不要把太多學科和公事又擠在回家到睡前,重要又緊急的工作先完成後,給自己一些彈性喘息的時間;但我真心建議每天都要保留一小段非3C時間可以全家人坐下來好好聊聊,不管是針砭時事還是談夢想抑或是抱怨一下公司或班上雜事的舒壓又或者家庭會議規劃週末出遊的小目標。最重要的是不要壓縮到睡眠時間,因為健康是第一要務。
還有一本我獲益良多的書是原子習慣,雖然這本書是說別管目標但其實是指「不要設定太狹隘的目標(例:沒考90分少一分打一下),而是嘗試規劃一個符合自己作息的系統,已完成心中設立的目標任務。好好吃飯、充足睡眠,扣除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先完成作業的任務,有空檔再增能的部份(例如:想增強外語能力聽英文廣播或podcast),中間要有喘口氣活動筋骨的時間。
l
路遙知馬力,體力很重要
雖著年齡增長,如果要問我給年輕學子一句話,我會想說「體力健康最重要」,算一算人生可能經歷的大考,國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大學畢業可能有專業執照考試、公職人員考試等,沒有健康的心智和體魄是很難面對壓力、挫折、準備考試,所以時間安排真的不能太緊湊,需要隨時依據個人情況調整時間(例:擅長英文可能需要的時間就較短,數理可能需要安排在精神好的時候)。適度留白讓思緒可以暫緩,重開機是很重要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保持彈性才能有餘裕調整。
回憶我兩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還有超修趕進度的私校生活,支撐我走下去的就是舒壓的興趣(我喜歡畫畫也會彈一點鋼琴,國小每個人都有教的吹笛子也是一種舒壓,煩燥的時候我有時也會去游泳,班上男同學就是去打籃球,在球場上揮汗不只是練體力、舒壓也有同儕間互動的革命情感),所以時間運用的安排,我真的建議不要擠滿學科考試的補(包含線上課程),而需要留一些時間給非課業,舉凡是打球、慢跑、彈琴、烹飪、繪畫等都好,當然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完全不接觸3C社群媒體,但網路如馬路,一定要注意個資保護、資料來源,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和現實社會的人際關係溝通,也不宜完全把舒壓投注在社群或短影音,這樣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包括視力、專注力、體力又有可能被詐騙的風險甚至陷入跳脫不出的負面迴圈,不可不慎。
l
國高中是很珍貴了解自己興趣的時間,不該被填鴨塞滿
出社會快20年,現在回首過往,其實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好像就是學生時代,很慶幸我的求學生涯雖然是念私校但並沒有太過填鴨,可能一方面也是父母工作忙,不太可能緊迫盯人,他們就是尊重我規劃的目標,能力範圍內達成我的願望但當然也不是予取予求(例如:參加社團、畫畫或是逛書展、甚至考試完和同學去看電影),我覺得年輕最珍貴的本錢就是時間,可以有時間觀察和接觸社會上各種事物,近而去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夢想不設限,興趣也可能會改變,而要有餘裕能夠彈性調整,就是時間不該被刻板的填鴨死背課程填滿。
l
寒暑假是讓疲累歸零,Reset再出發
分享我和孩子們依據上述的時間管理原則安排的暑假作息表大原則,沒有要逆襲還是超越別人的壓力,也不是完全放縱的日夜顛倒揮霍,就是純粹希望放假可以快樂,寒暑假比較沒有80/20法則重要又緊急的考試和作業,可以更有時間在訓練體力、培養興趣上:
·
早睡早起身體好:大腦好朋友
才會開心,但保有半小時彈性,底線是睡覺總時數要維持(3~5歲的兒童:一天應該睡眠10至13小時、6~12歲的兒童:一天應該睡眠9至12小時、13~18的青少年:一天應該睡眠8至10小時)
·
分大區段早上、下午、晚上安排事情,不要太緊湊,多出來的都是彈性時間,放鬆和放空
·
運用3C但要注意內容和時間,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 增加戶外運動時間和頻率
很喜歡日本作家池上彰的套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這套書很適合給國高中生閱讀啟發,很多課題更值得大人省思,人生是一家人一起面對的課題。在「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一書裡有一個提問我覺得很有意思,「不知道夢想或想做的事很奇怪嗎?」,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連很多大人也正在尋找中,但我認為在這個改變劇烈的時代,更需要培養獨立思辨、勇敢行動的能力,引用書中的金句作結「想做的事情不是長大就知道,在保有自我人生主軸的前提下,依據興趣並全力以赴,或許就能夠找到一份與自己喜好有關的工作」而「現階段十多歲的青少年時期,更是能夠吸收最多知識和管理能力也是體力最充沛的時期」,保有彈性的自主時間安排讓青春多采多姿又更從容。
#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網站: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作者簡介:魚丸醫師
《專長領域》
.母乳哺育推廣
.一般兒科、兒童發展評估
.兒童腸胃疾病、嬰幼兒營養
.兒童氣喘過敏
《經歷》
.兒童腸胃科專科醫師
.氣喘專科醫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前桃園聖保祿醫院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媽媽寶寶」駐站醫師暨雜誌專欄作家
.「Mamibuy 媽咪拜」駐站醫師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台灣親子按摩講師
.揹巾輔導員
《學歷》
.長庚醫學大學學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專科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腸胃科總醫師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