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2022台灣政策法案》四大面向!對台灣影響很大?何時生效?
#台灣政策法
# 台灣政策法案內容
# 台灣政策法案是什麼
# 美國
# 台灣
![](/upload/images/article/202209231633131577519.jpeg)
責任編輯 廖亭雅
《台灣政策法案》是什麼?
《台灣政策法案》是在今(2022)年6月由外委會民主黨主席梅南德茲和葛瑞姆提出,也被視為自1979年起《台美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上路以來,美國逾40年重新修訂台灣政策。《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包括,將台灣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未來4年提供近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0億元)的安全援助等。
《台灣政策法案》四大面向內容
根據美國外委會的資料,《台灣政策法案》大致分成以下四個面向:
一、外交
法案會將原本「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外交待遇也和其他外國政府相同。而法案也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的職稱改為「代表」,並和「大使」一樣須經參議院通過提名始可任職。
另外,針對阻卻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法案也強調該決議沒有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也未聲明任何台灣主權;同時促進台灣加入和參與國際組織。
二、軍事
除了代表處更名,軍事部分條文同樣引起關注。法案提到應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的地位,在軍備移轉方面,會以和MNNA盟友同等的方式對待台灣。
為了強化台灣軍力,法案也建立「台灣安全援助倡議」,指出在未來4年,將提供近45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融資資金,而最新修正版則列入「第5年提供20億美元」並明訂此為無償軍事援助。
(*主要非北約盟友:指和美方有戰略合作關係,但該國並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目前包括菲律賓、阿富汗、日本、韓國等19國。)
三、兩岸
法案稱為了確保兩岸關係穩定,如果中國政府對台惡意行徑,有影響治理和領土之虞,美國總統可制裁中國高層官員、中國金融機構,包括禁止入境美國、撤銷美國簽證、凍結在美資產等。若外國人士或機構破壞台灣穩定或干預民主程序,也同樣會受到制裁。
四、其他
除了上述外交、軍事、兩岸三面向,法案也包括其他友台條文,例如:將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架構」、邀請台灣官員參與雙邊(多邊)論壇,以及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
不過法案中的解釋規則也指出,所有內容不可被解讀為美國重建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或者美方改變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
資料來源:《台灣政策法案》摘要
《台灣政策法案》何時正式生效
根據美國立法規定,法案在委員會通過後,還需要經過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再送交美國總統簽署才可生效。因此目前《台灣政策法案》在外委會過關,後續仍要在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之前,在參、眾兩院通過,最後遞交拜登簽署才算正式生效。
台灣回應與中國態度
對於美方通過《台灣政策法案》,我國總統府透過發言人表達誠摯感謝,並期盼該法案可以深化台灣和美國的經貿合作關係等。而中國外交部則持堅決反對立場,並會視法案發展狀況採取必要措施。
此外,法案通過消息一出,各界討論聲四起,甚至有人質疑美國此舉是想刺激中國,民眾也開始擔心因而引發兩岸衝突。恆素養小編也提醒大家,接收訊息應先釐清消息來源;並在吸收各方說法並判斷分析後,進而產生一套自身見解,即為閱聽人獨立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