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閱讀只是一種媒介─ 素養培養自動自發
#親子共讀
# 閱讀素養
更新時間   2024-09-13
瀏覽量   246
作者    蘇琬喻老師
責任編輯    廖亭雅

閱讀素養,學會閱讀能力之外更強調情感的覺察

閱讀素養是認識世界和實踐夢想的一道窗更是人與人、世界建立感受的一座橋

臺灣在國際閱讀素養(PIRLS 2006)成績公布後,由教育部到學校都因評比結果被激勵而整體動了起來。「閱讀」在九年一貫中即有持續推動,例如本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中,找大意、比較自己的經驗、比較過去讀過的材料、預測、歸納和推論、描述風格和結構等。只不過近幾年新課綱強調「素養」,更加強化閱讀素養的重要性。

蘇老師指出「素養」其實是一種能力,旨在讓孩子在面對生活上問題、困難或是挑戰,可以有面對和解決的能力。因此,閱讀素養除具備「問題解決」能力和態度外,同時應該具備「自主」能力的特質。而自主的能力的培養,需要透過老師在課程活動的引導,以及同儕合作學習的影響才有辦法達到,例如教師給予孩子問題解決的方法,孩子學習後應該進行運用、實踐,進一步期望孩子最終有辦法將學習的方式延伸到生活上的情境。

此外,閱讀素養不只是知識、實踐的能力外,同時是個體對環境的敏銳度體現,也就是所謂「感受」。感受不外乎是人和自己、人和人、人和世界間的相處。因此,蘇老師認為在閱讀素養不僅學到知識、閱讀能力外,更重要是自己和文本的互動、甚或是文本和世界的連結,可以培養自己情感層面。

所以,蘇老師在專訪中對於素養定義傾向於「學生具備自主的能力,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並且對於環境、人際間具備情感的覺察」。而閱讀素養中的「閱讀」只不過是一種媒介,教師採用引導提問與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閱讀課程認識了世界,在真實生活世界的敢於實踐和行動,以及昇華自己對於環境或是人際間的感受度。而專訪中,蘇老師一直提倡合作學習是因為「人是群體生活的物種」,無論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上,人們都在同一個群體之中。而合作學習是需要靠教育培養的,小組如何分工又可有效地共同產生結果,因此互動溝通就成為其中的關鍵角色,且是人與人情感交流最佳的時機。

閱讀理解策略是須符合循序漸進的閱讀心理歷程

目前閱讀策略在不同典範存有不同論述,在 PISA 閱讀素養策略分為記憶策略、精緻化策略及後設認知策略。學習心理學派將適用各種文本閱讀理解策略,包括預測策略、連結策略、摘要策略、摘意找旨策略和筆記策略等。但是,貼近教育實務現場是「以課文為本位閱讀理解策略」,強調不捨近求遠地另外設計補充教材,也不需花費額外的時間教學,直接融入各年級相應學習策略的教學主張。

而「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在國小階段包括「摘大意」、「預測推論」、自我提問」、「理解監控」等四個項目。閱讀理解策略要點與年級對照表如下表:

親子共讀、共學創造雙贏閱讀環境

蘇老師認為閱讀素養是學生由下而上推動至家長端,透過共讀、共學,進而創造雙贏優質閱讀環境。蘇老師會透過家庭作業活動,例如讓孩子將一段課文念給家長聽,或是與家長進行討論,讓親子互動,無形中家長會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讓家長產生對孩子學習內容的好奇,從而願意接觸閱讀,並陪伴學習,一同共好。

而蘇老師提供家長在培養孩子閱讀素養的建議,誠如閱讀是一種人類情感的交流的媒介,首先請家長不要只是把書丟給孩子而缺乏陪伴。再者,不要跟孩子強調「大量閱讀」,因為「大量閱讀」並不等於「讀懂內容」,好比「看」了一整本原文書,但是卻看不懂裡面的內容。閱讀很重要一部分就是「理解」,因此對於培養閱讀素養,家長的態度是急不得的。

最後,蘇老師在班級的班書區域實務觀察中,發現若是班書的厚度稍厚,或是標題不那麼有趣時,學生幾乎「不碰」那類書籍。當學生不想閱讀時,蘇老師都會引導孩子從標題著手,啟發對於閱讀的好奇心與興趣,讓孩子產生持續閱讀動力。因此,推薦家長進行「親子共學」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透過拿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看看書的封面或是文章標題,做些「大方向」的討論。其實,家長與孩子在討論過程中,可以激發孩子對於書本的興趣,進而想要走入閱讀世界。

「提問策略」是有效培養閱讀素養的鷹架

閱讀素養的教學活動部分,該如何引領學生思維,透過提問作為鷹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蘇老師說明提問技巧是許多教師現在素養導向教學的挑戰,其自己仍舊在不斷學習「如何將問題問好」。

在閱讀素養的「三次閱讀策略」中,例如「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想一想」等步驟可以當作基本提問的指引。蘇老師指出,一個好的提問有幾個基本步驟:首先是對於文本內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才可以問深入的問題;其次是設計的問題是可以幫助學生「抓到」一些可能被遺漏的細節,更甚是讓學生更理解被忽略的地方,其所代表更深層的意義。最後,就是透過問題的答案,可以貫穿和表達整體文本的核心,提問完後可以讓學生將整篇文本的思路連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