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你的人際溝通-5個你不該有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
# 人際關係
# 溝通
# 相處互動

責任編輯 李佳綺
溝通時不只是運用語言來傳達訊息,人類的溝通還包含聲調高低與肢體語言的傳達,搭配肢體語言能讓別人更好理解我們傳達的事項,尤其它甚至佔了溝通中55%的訊息傳遞!比你想像的更多。要提醒的是,這不代表說話的內容不重要,聲音為溝通的基礎。然而肢體語言影響的是你整體給人的印象,幾乎是從接觸起,彼此之間就在傳遞非語言訊息。
所以相處時除了要注意語言之外,有些動作做了不但觀感差,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惹怒別人,讓朋友都對你避而遠之,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肢體語言會讓你失去吸引力吧。
駝背的儀態
一開始我們從輕微的項目說起,駝背、內縮會使你整個人看起來弱不禁風,感覺你正害怕著甚麼,給人一種失去信心的感受,也容易讓其他人認為你是個常常沒精神的傢伙。
解決方式:面對人群時,更該要展現出充滿自信的態度,保持外表得體,並且在站立時維持挺直,雙腳與肩同寬,輕鬆但不隨意。這點同時也用於坐在椅子上,坐著與別人溝通時,保持自信活力、挺直、端正的儀態,能讓你看起來容光煥發,處處充滿生命力。
躁動的手勢
當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如果手不斷地擺動、過度揮舞,這代表著對方沒有自信,其他表現像是扭手指、咬指甲、擺弄頭髮、轉筆,這些都會讓你顯得焦躁不安,更嚴重的還有用指節、指腹敲桌,不但不禮貌,還會讓別人因為這些小動作而感到厭煩,同時因對方的情緒反饋,使你緊張感上升,最後形成一股惡性循環。
解決方式:說話時放自然就好,就算緊張,也請注意自己手的擺放位置,雙手自然垂下即可。如果真的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手部動作,可以試著拿起文具和筆記本,或是其他工作用品,讓自己的手有個安置的地方,另外,將手擺在自己的身後有時也是不錯的方法,避免自己開始躁動。可以利用鏡子來練習,琢磨自己說話時的神態,相信會越來越進步。
眼神的接觸
談話時眼神接觸是基本,誠懇眼神讓對方感受到你有在「傾聽」,所以完全不看對方是很不尊重的行為。在對話的過程中,也請盡量與對方平視,因為用睥睨或是由上而下的眼神也會令對方感到不舒服,儘管那不是你的本意,但偶爾會因為不經意的一瞥而冒犯到他人,甚至造成壓迫感,使對方在之後避而遠之。
解決方式:如果認為長時間眼神接觸令你感到不舒服,那麼可以自己設定一小段的時間,嘗試適時的眼神交流,這樣也表示你有專注在這場對話裡面。而在一開始的溝通交流時盡量還是以平視的為主,站著的話容易有身高差,所以真正在溝通時以坐下的方式為最好。
雙手抱胸
這其實不算是特別冒犯的動作,但是會容易讓人覺得有距離感,因為雙手抱胸本身就帶有防禦、防備的意味存在,代表著「不信任」,同時也缺乏安全感,若遇上對於訊息較敏感者,還可能認為這是在抗拒或挑釁以及你不感興趣的表徵。當然這也可能只是你長期的習慣動作,不一定是你有那個意思,若是不熟的人的話可能會有所誤解,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
解決方式:前面也提過,站立或是坐下時保持自然放鬆即可,若真的無法適應,可嘗試將手擺在桌上或前方然後彼此輕握,讓自己前方形成安全的圓,沒那麼有防衛性,同時也維持自己的安全感。
用手指著對方
我想大多數人很少做這個動作,但是在我們緊張焦慮的時候,這是有可能會發生的,甚至在無意識中用物品或手指指向對方,老實說任誰都會感到冒犯。若有需要指引時,可以以聲音來引導對方,或是避免使用食指赤裸裸地指著他人。
解決方式:盡量以五指併攏,彷彿是邀請他人的方式而非用單指指向別人,這樣一來能夠降低冒犯別人的風險。
相處小撇步-把自己當成鏡子
與他人相處不僅僅是語言上的往來,利用肢體語言打造你與對方良好的互動關係更為重要,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觀察對方在溝通、說話的情境下會做什麼樣的事情,了解對方肢體語言傳達的意義,盡力去模仿那些充滿善意的肢體語言,這樣不但能使自己更圓滑,還能因為有共鳴,進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並表達自己的尊重與態度。透過這面鏡子,你們在談話上能更融洽。
從以上的動作可以看出幾乎所有不友善的動作都來自急躁、防衛的情緒,有時還具有攻擊性,所以透過觀察,抓好彼此之間的底線、距離非常重要。互動時基於人與人關係的基礎來避免不恰當的肢體接觸外,各國有各國的風俗習慣,若是有所冒犯,應立即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造成彼此之間的不愉快。多注意自身的肢體語言,以產生良好的人際互動為原則,相信在未來的生活裡,你能更應付裕如地處理人際關係。